据新京报报道,7月9日,北京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氛围突然因一则来自欧洲的指控而变得紧张。当天,德国政府突然声称,中国军方在红海海域曾用激光照射一架德国飞机,严厉指责这一行为“危害飞行安全”、“绝不可接受”,并表示已因此召见中国驻德大使提出严正交涉。
同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面对法新社记者的追问,以冷静而坚定的态度作出官方回应。中方经过认真核实后指出,德国的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中国海军在亚丁湾及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始终遵守国际职责,旨在保障重要国际航道的安全,展现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毛宁特别强调,中德、中欧双方在此类事务中保持良好沟通渠道,呼吁基于事实及时交流,避免误解和误判。中国政府的坚决否认,明确划清了事实真相与无端指控之间的界限。
德国(资料图)
这场外交风波并未就此止步。就在外界紧盯激光事件的同时,另一条更具建设性的外交进展也在悄然展开。路透社在同一天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披露,德国总理默茨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带领由多位商界高管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将是默茨就任总理以来的首次中国之行,初步拟定于10月,尽管具体行程仍待敲定。
展开剩余65%这次访华计划并非偶然。仅在五天前,也就是7月4日,默茨在柏林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谈中,默茨高度评价了中德关系的稳健发展,强调双方在政治、经贸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他明确表达了德国支持开放互利、促进公平贸易、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立场,并重申德国新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王毅外长此前公开欢迎默茨年内访华,也为即将展开的商业代表团行程埋下了积极的伏笔。
德国总理默茨(资料图)
激光事件的喧嚣与高层访问计划恰逢其时,充分体现了中德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德国基于单方面信息提出了严重质疑并进行外交交涉;另一方面,两国领导人却在紧锣密鼓地推动合作深化。这样的矛盾局面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务实合作的需求依然是双边关系的稳定支柱。默茨决定亲自带领商界代表团访华,彰显了德国经济界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强烈希望拓展中国市场、稳固供应链的迫切心情,这种需求已远远超越政治上的纷扰。
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正处于深刻调整的关键节点。美国主导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包括德国在内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带来了巨大压力。作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市场的稳定和开放对德国经济至关重要。默茨此次访华的核心目的,就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巩固这一关键的经济纽带。德国企业亟需中国市场的确定性,而德国工业也高度依赖中国庞大的供应链。双方在维护自由贸易体制方面拥有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
德国(资料图)
中德关系因其规模庞大和合作深度,绝非单一事件所能定义。7月9日这场看似戏剧性的外交转折,实际上鲜明地表明:个别摩擦难以撼动两国互利共赢的根本关系。务实的对话、及时的澄清以及高层推动的合作议程,是化解误会、确保双边关系正确航向的关键。
如果默茨年底带领商业代表团访华能够如期实现,这将成为中德关系韧性的又一生动体现。它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当两个经济大国深刻认识到彼此的不可替代性时,再大的风浪也会在共同利益面前逐渐平息。未来如何超越纷扰,将双方的高层共识转化为实质成果,值得全球高度关注——毕竟,当欧盟最大的经济体与中国携手同行,全球经济的版图必将迎来崭新的篇章。
发布于:天津市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