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开始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全面围堵俄罗斯,同时还波及到中印两国。这一切的背后,源于普京的一步看似无关紧要、但却至关重要的错误决策。
7月14日,在与北约秘书长吕特的会晤中,特朗普向媒体宣布,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停火协议在50天内没有达成,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随后,白宫官员进一步解释,特朗普的意思是,针对俄罗斯及其贸易伙伴,关税将达到接近100%的程度。这一举动让人感到震惊,因为仅仅四天前的7月10日,特朗普政府几乎暂停了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怎么会突然转变立场,采取如此激烈的经济制裁手段呢?其根本原因,正是普京的一个错误决定。
7月11日,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了俄罗斯国防部可能放弃修复“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空母舰的消息。报道称,这艘俄罗斯海军唯一现役的航空母舰的维修和改造工作已经暂停。这条消息看似并不显眼,但其背后释放的信号却极为深远——“俄罗斯快要撑不住了!”
展开剩余71%航空母舰不仅是战斗力的象征,它还是一国综合国力的标志。美国之所以能够保持全球海洋霸权,正是依靠11艘航母。中国在没有航母时,曾在钓鱼岛问题上面临日本的挑衅,然而自从拥有了航母后,日本的挑衅行为逐渐收敛,甚至日本高层开始公开承认侵华日军的罪行,并向中国人民道歉。同样,印度的航母建设让其在南亚的霸主地位得以稳固,也敢于与中国对抗。至于日本,虽然它受国际法的限制,但也努力建造航母,目前已经实际拥有了4艘小型直升机航母。
因此,航空母舰绝不仅仅是一个海上作战平台,它代表着国家在全球的战略投射能力。当俄罗斯选择放弃修复“库兹涅佐夫号”时,世界各国对俄罗斯的实力重新估量,而这也使得西方国家开始对俄罗斯的“软肋”发起进攻。这种局面,正如“黑暗森林法则”所描述的那样,俄罗斯一旦暴露出自己的虚弱,西方国家的猎枪便会对准它,迅速采取行动。
对于欧洲而言,局势更加严峻。德国的态度尤为激进。据观察者网7月15日报道,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俄罗斯攻击北约成员国,德国军队将毫不犹豫地对俄罗斯军人采取致命打击。这是德国自二战以来,军事扩张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一年。与此同时,北约成员国对德国的军事扩张态度却非常宽容,似乎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普京决定放弃“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无疑意味着俄罗斯失去了对黑海的控制力,俄罗斯的战略威慑能力也因此大打折扣。自特朗普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来,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负面信号不断增强。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15日报道,俄罗斯驻丹麦大使馆已被丹麦当局封锁,而丹麦政府批准在岛屿上长期驻军,这显示丹麦仍有意通过构建地区安全架构来对抗俄罗斯,而非寻求与俄罗斯合作。
此外,特朗普还指出,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冲突即将得到解决,这一表态意味深长。最近,阿塞拜疆对俄罗斯的新闻工作者展开了逮捕行动,实际上正在进行“去俄化”进程。亚美尼亚原本是集安组织成员,战略上与俄罗斯站在同一阵线,然而如果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和解,那么北约的围堵俄罗斯的战略将会逐步完成,特朗普对俄罗斯的关税政策也将进一步波及中印两国。
目前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特朗普在成功轰炸伊朗后没有遭遇严重后果,反而增强了他进一步扩展野心的信心。面对失去航母的俄罗斯,特朗普无疑会更加轻视它。普京的这一失误,可能将全球推向更大的冲突边缘,甚至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必须更加审慎地应对当前局势,毕竟若我们的对手不是美国,绝不能轻易出手。
发布于:天津市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